标签:初二语文学习大全, 初二语文复习资料:期末综合检测试题(上册),
一. 选择题。
1.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:( )
A.载(zai ) 人 大厦(sha ) 荻(di )港 素湍(tuan )
B.溃(kui )败 鲛(jiao )人 生涯(ya ) 蹲(dun )下
C.谦逊(xun ) 泄气(xie ) 颁(ban )发 怡(yi )然
D.迹(ji )象 山壑(he ) 罹(li )难 当(dang )真
2.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:( )
A.悄怆幽邃(深) B. 衔觞赋诗 (酒杯)
C. 高处不胜寒(能取胜) D. 获益匪浅 (不)
3.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: ( )
A.迁徙 娴熟 天生丽质 无剂于事
B.侥幸 故障 眼花燎乱 获益匪浅
C.鞭策 清澈 问心无愧 迥然不同
D.笼罩 安佯 略胜一筹 秩序井然
4.下列各项的词语填入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:( )
(1)那里四周是山,( )着一潭春水。
(2)黄里带白的脸,瘦得教人( )
(3)冬天的早晨,门口( )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。
(4)我们正在劳动,突然梨树丛中( )了一群哈尼小姑娘。
A.围绕 担忧 躺卧 走出 B.环绕 忧心 卧躺 现出
C.包围 忧愁 蜷缩 走出 D.环抱 担心 蜷伏 闪出
5.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:( )
A.在我上学的路上,忽然想起今天学校举行运动会.
B.小伙子眼眶湿润了,想说什么但终究只颤了颤厚厚的嘴唇.
C.敌机驾驶员非常机灵,往云端一钻,仓惶地逃走了.
D.如今谁也不能否认地球不是一个圆形的星球了.
6.下列各句中,修辞方法用得不当的一项是:( )
A.讲到那一段日子所受到的屈辱,她的眼泪就像自来水一样喷流不停.
B.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,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.
C.大雪初霁,天地茫茫.如今月光普照大地,如白云铺洒人间。
D.朵朵鲜花欢闹着,绽出最灿烂的笑颜.
7.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:( )
A.不戚戚于贫贱,不汲汲于富贵.
译:不为贫贱而忧虑,不热中于发财做官.
B.浙江之潮,天下之伟观也.
译:浙江的海潮,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.
C.傧者更道,从大门入.
译:接待他的人改变了引导的方向,让他从大门进.
D.常蹲其身,使与台齐.
译:常常蹲下他的身子,使身体与花台相平.
8.下列短语结构相同的一项是:( )
A.提醒幸福 老师讲课 小心地翻阅
B.天上的街市 敬畏生命 洗得干净
C.爱好文学 庆祝祖国 修铁路
D.住在学校 雄伟壮丽 大家唱歌
二. 填空题.
1.《赤壁》这首诗中,脍炙人口的名句是:“_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____.”说明诗歌必须随着时代而变化,应该具有时代精神和特点的诗句是:“____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_____。”
2.《三峡》一文中开始主要写山势连绵不断。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”写出了“连山”之密;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”写出了两岸山峰的重叠,“______________________”写出了山势的高。
3.《春望》一诗中反映战乱时期,当时作者客居长安背景的诗句是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4.“……他的手多瘦啊!我鼻子陡然一阵酸,像要哭出来。我恭敬地鞠了一躬,把书塞进帆布袋,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。”
“陡然一阵酸”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“恭敬地鞠了一躬”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三. 阅读题。
(一)
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,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了。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军同时发起渡江作战。所有预定计划,都已实现。至发电时止,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,余部23日可以渡完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,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,我已______及_______一切抵抗之敌,扬中、镇江、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,并______江阴要塞,______长江。我军前锋,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段。
1.将占领、击溃、封锁、歼灭、控制五个词语复位,顺序正确的一项是:( )
A.击溃 歼灭 控制 占领 封锁
B.击溃 歼灭 占领 控制 封锁
C.歼灭 击溃 占领 控制 封锁
D.歼灭 击溃 控制 占领 封锁
2.“不料”一词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:( )
A.指南京政府没有料到,有讽刺意味。
B.指人们没有料到,有自豪的情感。
C.指大家都没料到,有赞赏的意思。
D.指南京政府没有料到,有强调意味。
3.将下列词语分别与解释配伍。
(1)歼灭( ) (2)击溃( ) (3)占领( ) (4)控制( )
A.指敌军丧失战斗力 B.指敌军已经全部被消灭
C.指夺回了大片土地 D.指掌握着军事要地的主动权
4选出下面语句的表达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( )
A.“至发电时止:——说明消息既快又准,还含有”战势发展迅速,我军胜利进军“的 豪迈之情。
B、“较为顽强“——写敌军不堪一击,也说明敌军装备精良,准备充分。
C、“整天激战”——概述战斗的艰巨,“然”、“已”、“一切”——表明激战的结果是我军的大获全胜。
D、“所有预定计划,都已实现”——说明我军料敌如神,运筹帷幄,进军迅速有力。
5.选出理解不准确的一项( )
A。“击溃”、“歼灭”、“占领”、“控制”、“封锁”、“切断”这些动词连用,雄健有力,写出了我军英勇善战,锐不可挡,节节胜利,所向无敌。
B.文中写战犯自认为“很巩固”,却“又被我军突破了”,对比鲜明。
C.文中的主要内容是写东路军渡江作战的时间、地点、人数、战况、战绩。
D.这段文字可划分为两个层次,在“余部23日可以渡完”划开。
(二)
我不禁一颤,多可爱的小生灵啊!对人无所求,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。蜜蜂是在酿蜜,又是在酿造生活;不是为自己,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。蜜蜂是渺小的,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!
透过荔枝树林,我望着远远的田野,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,辛勤地分秧插秧。他们正用劳动建设自己的生活,实际也是在酿蜜——为自己,为别人,也为后代子孙酿造生活的蜜。
1. 这段文字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2. 文段中“渺小”是指蜜蜂的_______________而言;“高尚”是指蜜蜂的__________________而言的.
3. “我不禁一颤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4. 第(1)段的表达方式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为主.
5. 从文段中找出与前文“酿的蜜多,吃的却有限”相照应的句子并划上波浪线。
6. 文段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7. 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段所写的内容.
www.kletg.comwww.kletg.co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(三)
先生不知何许人也,亦不详其姓字。宅边有五柳树,因以为号焉。闲静少言,不慕荣利。好读书,不求甚解;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食。性嗜酒,家贫不能常得。亲旧知其如此,或置酒而招之。造饮辄尽,期在必醉。既醉而退,曾不吝情去留。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;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__,晏如也。常著文章自娱,颇示己志。忘怀得失,以此自终。
1. 把文段中表现五柳先生家贫的句子默写出来。
2.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。
何许:__________________ 造饮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-
欣然忘食:___________________ 曾不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3.“亲旧知其如此”中的“此”指代( )
A.闲静少言,不慕荣利 B。造饮辄尽,期在必醉
C.既醉而退,曾不吝情去留 D。性嗜酒,家贫不能常得
4.“忘怀得失,以此自终”的“此”指代( )
A.隐居的生活方式 B。读书的生活方式
C.喝酒的生活方式 D。著文章自娱的生活方式
tag: 资料 检测 初二语文初二语文学习,初二语文学习大全,初中学习 - 初二学习 - 初二语文学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