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签:初中音乐说课稿,音乐说课稿,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(回忆)说课稿,
回忆》说课稿
尊敬的各位专家、领导,各位同仁:
大家好!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吹竖笛部分。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阐述我对这一课时的教学设想。
一、 说课标 说学生
本课时,我根据《音乐课程标准》中提出的“内容标准”,即“感受与鉴赏”、“表现”、“创造”等为中心,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,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,让更多的学生能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发展自己的创造力,表现力。
另外,七年级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,进度不一,所以竖笛教学我从最基础的入门开始,以利于学生学得扎扎实实,循序渐进。
二、 说教材
1、 教材内容:
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科书七年级上册,以第一单元学吹竖笛为主要内容,以相关知识,内容作补充。
学习吹奏的乐曲是教材第11面《回忆》、《小蝴蝶》这两首小乐曲。
2、教材的地位和作用:
竖笛是欧洲一种历史悠久的乐器,它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,十六至十八世纪盛行于欧洲各国。现在,它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乐器之一。竖笛音色纯正清丽,柔和轻盈,被称为“柔和的笛子”“像鸟唱歌的笛子”,而且人们从初学开始,就很容易获得美妙的音乐。
《回忆》和《小蝴蝶》是两首节奏简单,旋律优美的小乐曲,因为学生容易掌握,所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能鼓励学生进一步吹好竖笛。
3、 教学目标:
从艺术素养上讲,通过本节课学习,能让学生认识竖笛,初步掌握竖笛的演奏姿势,呼吸方法和基本吹奏方法,并通过练习,学生能够用八孔高音竖笛演奏两首小乐曲。
从人文素养上讲,兴趣是入门的向导,热情是前进的动力,通过本节课学习,欣赏,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竖笛这种新奇声音所带来的喜悦。激发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,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,让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。通过鼓励学生课堂创编并演奏简单小乐曲,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,表现力。
4、教学重点,难点:
a.八孔高音竖笛的指法,
b.八孔高音竖笛的呼吸方法和基本吹奏方法。
三、 说教法和学法
学生是学习的主体,为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,我选择了“直观法”、“示范法”、“游戏法”和“欣赏体验法”等。
首先,在指导学生认识竖笛结构时,我采用了“直观法”,我引导学生在分析观察自己手中竖笛的同时,让他们对比大屏幕上显示的竖笛结构平面图,帮助学生掌握竖笛的结构组成。
其次,为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,我通过示范法示范,站姿和坐姿这两种表演姿势,并强调不论用哪种姿势,身体要自然,端正,竖笛与身体保持40度左右角,肩放松,上臂自然下垂,吹嘴含入口中约一厘米。
然后,为了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,让学生掌握八孔高声竖笛的指法、呼吸方法和基本吹奏方法,我先讲解示范竖笛指法,(由左手拇指封堵高音孔,左手二、三、四指封堵竖笛的1、2、3孔,左手的小指要自然停在竖笛上方,以免影响其他手指的灵活性。右手的拇指置于竖笛下侧来稳固竖笛,其余的手指依次封堵其他几个音孔。注意用指腹处封堵音孔,以便音孔关闭严密,左手拇指要用接近指尖部腹部封闭音孔,以利于高音孔的开闭)。接下来,我再运用游戏法,让学生做“吹纸”游戏,体验呼吸方法和基本吹奏方法,并强调学生在吹奏时,口风的力量要适当、均匀,音孔封堵要严实,否则会出现尖锐刺耳的声音。另外布置学生课后做“吹蜡烛”、“吹肥皂泡”等小游戏,以巩固学生掌握本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。
最后,在教学生吹奏《回忆》、《小蝴蝶》这两首小乐曲时,我运用了“示范法”、“欣赏体验法”,而且在“引趣再创造”这一教学环节中,我再次运用了“欣赏体验法”,让学生欣赏体验竖笛曲《森林的歌声》,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,激发学生的创造性。
四、 说课堂结构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
课堂结构:
教学过程设计紧扣课堂结构设计:“导入”也就是针对学生随《我和你》音乐进教室时欣赏到的内容而提问,导入新授内容。
“新授”内容包括竖笛的介绍,演奏竖笛的的姿势和指法,呼吸方法和基本吹奏方法。
八孔高声竖笛的结构认识和指法
竖笛总体由笛头,笛身组成,笛头上端最前面是“吹口”,笛头下端有“出音孔”;笛身正面有七个发音孔,自上而下依次数起第一孔至第七孔,竖笛的背孔叫高音孔或零孔,由左手拇指封堵。左手二、三、四指封堵竖笛的1、2、3孔(左手的小指要自然停在竖笛上方,以免影响其他手指的灵活性)。右手的拇指置于竖笛下侧来稳固竖笛,其余的手指依次封堵其他几个音孔。注意用指腹处封堵音孔,以便音孔关闭严密,左手拇指要用接近指尖部腹部封闭音孔,以利于高音孔的开闭。
演奏姿式
分坐姿和站势两种,不论哪种姿势,身体要自然端正,竖笛与身体保持40度左右角,肩放松,上臂自然下垂,吹嘴入口中约一厘米。
呼吸方法
学生初学时,气息是难点。吸气要从鼻子和嘴角吸到胸部和腰部,小腹微微向里收,以使演奏有气息支持。体验方法:吹纸,吹动不吹跑;吹蜡烛,吹动不吹灭等。
基本吹奏方法:
用舌尖顶住上牙的牙根,用气息轻轻把舌尖冲开,待声音发出后有弹性地返回原来的位置,即在吹奏时加“t”音,在有连线的地方,只在第一个音上吐奏。总之,为了获得圆润,悦耳的发音,吹奏时口风的力量要适当,均匀。
“活动与实践” 是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吹奏
sd la si do
5 6 7 ! 这几个音以及《回忆》和《小蝴蝶》这两首小乐曲,并强调四四拍子和四三拍子的强弱规律。
《回忆》
4
1=C — 费承铿曲
4
.
5 – 6 - ︱7 – 1 - ︱7 – 6 7︱6 - 5 - ︱
. .
tag: 初中音乐说课稿,初中音乐说课稿,音乐说课稿,说课稿 - 体美音说课稿 - 初中音乐说课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