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 bt365.com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语文学习《中国现代诗三首》教案精选

《中国现代诗三首》教案精选

bt365.com | 高一语文学习 | 人气:929

标签:高一语文学习大全, 《中国现代诗三首》教案精选,

《中国现代诗三首》教案

【学习内容】

中国现代诗三首  《再别康桥》、《死水》、《赞美》

【学习要点】

一、基础。

积累重要词语:

荇    溯   酵    荡漾   招摇   浮藻     斑斓   笙萧   漪沦   翡翠   罗绮   开垦   佝偻   诅咒    倾圯   枯槁    荒芜    踟蹰

二、阅读

1.领悟三首诗的写作意图、思想感情。

2.赏析诗中的表达技巧。

【内容精讲】

1.《再别康桥》

    一、对于离别,古代诗人有不尽的吟唱:“劝君更进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”“莫悉前路无知已,天下谁人不识君”“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”“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”……现代诗人徐志摩是怎样抒发离别情的呢?

朗诵《再别康桥》,说说诗中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,知道作者为什么 会产生这种感情吗?

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。

诗人曾于1920年10月—1922年8月淳学伦敦剑桥大学。康桥,即剑桥大学所在地。这一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。诗人在《猛虎集·序文》中曾经自说:正是康河的水,开启了诗人的性灵,唤醒了久蜇在心中的诗人的夭命。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:“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,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,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。”据他后来回忆,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。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,他常常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,或看书,或看天上的行云;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。此外,这里还珍藏着他最刻骨铭心的恋情。

    二、朗读全诗,理出抒情线索,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逐节赏析。

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。

第1节:写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绪。连用三个“轻轻的”,让人似乎感受到诗人踮着脚尖,像一缕清风般地飘来,又悄无声息地隐去,透露出难分难舍的离情,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。第2至6节: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。先用比喻、比拟等手法写“柳”、“荇”、“潭”。作者将披着夕照的柳枝,大胆地想像为“夕阳中的新娘”;将软泥上水草的晃动用“招摇”二字变得风情万种;将清澈的潭水疑作“天上虹”。这里的比喻、比拟语句使无生命的景语,化作有生命的活物,温润可人,而每一节的尾句——“在我的心头荡漾”、“我甘心作一条水草”、“沉淀着彩虹似的梦”,又使诗人与景物,物我两忘、主客观高度合一,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。5、6节,用“梦/寻梦”,“满载一船星辉,/在星辉斑谰时放歌”,“放歌,/但我不能放歌”,“夏虫也为我沉默/沉默是今晚的康桥”四个叠句,以一波三折的笔调,写情绪由快乐的峰巅突至“沉默”,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!“沉默是今晚的康桥”将诗人静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极致。最后一节描写,仿佛让我们看到,清瘦的诗人,缓缓地挥动衣袖,轻轻地来,又悄悄地离去。以三个“悄悄的”与首节回环对应。末节与首节相较,语意相似,节奏相同,只有寥寥数字的变换,这样可有交增强抒情性,使不得不离去的哀愁加浓加深。“不带走一片云彩”,用夸张手法,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至情。 www.kletg.comwww.kletg.com分页标题#e#

   三、与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、高适《别董大》、李白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、白居易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等送别诗比较,想想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别致之处?

     别致之处有三。一是告别的对象:王维等人的诗告别的是人,本诗告别的却是“西天的云彩”。二是景与物的关系和作用:王维等人诗中的景与人是背景与主体的关系,景物描写为人物离别或作铺垫烘托,或用渲染反衬;本诗中景人合一,物我两忘,景与人成了送者和离者。三是运用的手法:王维等人诗中普遍运用了铺垫、烘托、渲染、反衬等手法写离别时的叮咛、勉励、伤感之情;本诗不仅用比喻、比拟等手法将去者的不忍分离表现得极为生动细腻,还借助“云彩”、“金柳”、“柔波”、“青荇”、“潭水”、“星辉”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意象塑造,使依依惜别之情呈现出多层次、多色彩、多姿态的美感。

    四、小结。   

这首诗写诗人与康桥的惜别之情。形式上非常讲究:四行一节,每节诗行两两排行,错落有致;每句大致六七字,整齐中见参差;每节押韵,逐节换韵,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;“轻轻”“悄悄”等叠字的反复运用,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;首尾遥相呼应,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。


2.《死水》

一、闻一多,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爱国诗人。曾于1922年赴美留学。在美国,他深切感受到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,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情。1925年,怀着对祖国炽热的爱和由衷的希冀从美国归来,但北洋军阀统治下军阀混战、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,他在《发现》一诗中痛呼:“我来了,我喊一声:这不是我的中华,不对,不对!”在其他诗篇中,常以艳丽鲜明的语言来刻划丑恶,再以精心刻划的丑恶来强化对现实的批判和否定。《死水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。

朗诵这首诗,思考:作者通过哪些意象,写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?运用反讽手法产生了什么效果?

先后用“破铜”“锈出”的“翡翠”、“铁罐”“锈出”的“桃花”、“油腻”织成的“罗绮”、“霉菌”“挣出”的“云霞”、“臭水酵成”的“绿酒”、“泡沫”变成的“珍珠”、“偷酒”的“花蚊”、“青蛙”的“歌声”等等意象,写出了“死水”呆滞、肮脏、霉烂、腐臭等特点。

诗人运用了反讽手法,借助“翡翠”、“桃花”、“罗绮”、“云霞”等华丽词语描写一沟死水,将丑恶写得特美,使美与丑构成强烈反差,丑写得越美,越激人反感,促使读者反思诗中的真实感情。

二、朗读这首诗,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思想意义和诗人可能寄寓的思想感情。谈谈“死水”的象征意义和诗人寄寓的思想感情。 www.kletg.com分页标题#e#

象征意义和诗人寄寓的思想感情可能有三重:

1.从创作时间看,“死水”是外表繁华、内里腐朽的美国社会的象征。因为此诗写于1925年4月,即他从芝加歌准备提前回国的前夕。留美期间,由于深受种族歧视,对美国社会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,感到愤怒与厌恶,于是对自己的祖国越发热爱和思念,写下过许多充满反帝爱国的诗篇,此诗即为其中之一。

2.从发表时间看,“死水”是北洋政府的象征。因为此诗发表于1926年,这年的3月18日,北洋政府制造了震惊中外的3.18惨案,作者为此而失望、痛苦。该年夏天,即离开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,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,可见,“死水”有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,也借此纪念3.18死难烈士。

3.从《死水》诗集出版时间看,“死水”也可看作黑暗中国现实的象征。因为,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,诗人对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,1928年,他编成了自己的第二部诗集,取名“死水”出版,作为向诗坛的告别,亲自设计的封面封底整个散发出一种忧郁、沉闷的气息,传达出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激愤而又绝望的情绪,也表现出与统治者绝不合作的态度。

    三、闻一多在诗学上提出了著名的新格律诗“三美”理论,即:诗要有音乐美、绘画美和建筑美。人们一致认为,《死水》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。再读这首诗,看它是怎样体现“三美”主张的?

全诗每节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韵,每行以四音节为主,由于内在节奏的高度和谐一致,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、每节一韵及叠音词形成的音响效果,使诗富有“音乐美”;诗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色彩的语词和物象,并以词藻的绚丽多彩反衬内容之丑,使“死水”的面目越显可憎町厌,如翡翠绿、桃花红、珍珠白,五彩缤纷的“罗绮”,鲜艳照人的“云霞”等,这些艳丽的色彩显示出的是油画般的“绘画美”;全诗共5节,每节4行,每行都是9字5拍,既有外形的整齐感,又有内在的韵律感,体现了“建筑美”。

[1] [2]  下一页

收藏此页】【 】【打印】【回到顶部
 《《中国现代诗三首》教案精选》相关文章

tag: 中国 现代诗高一语文学习,高一语文学习大全,高中学习 - 高一学习 - 高一语文学习

相关分类
高一语文学习推荐